訪客人數


現在位置:首頁最新訊息新知訊息
點閱數:721
這次大選為什麼這麼久?已經結束了嗎?我們聊聊美國投票系統
我現在任職於美國國會(Congress),眾議院(House of Representatives),在一個委員會(Committee)中撰寫法案(Legislation)。
 
我所任職的委員會席上所有議員均由眾議院議長(Speaker of the House)佩洛西Nancy Pelosi親自委任;主要負責美國立法程式的革新,從根本上緩解議會因兩派分化而導致的行政僵持。
 
11月20左右我們將開始進行國會的換屆迎新,屆時我們將會輔助主要負責的委員會進行換屆工作。
 
對於政治系統沒有那麼瞭解的朋友,我就是紙牌屋(House of Cards)裡弗蘭克Frank Underwood臨危受命推行教育法案時請的那些“法案專員”,但是我們因為時間上沒有那麼索命,所以有時間洗澡,也能喝除咖啡以外的飲品。
 
美劇一定要緊湊的急出心梗,但是關於保密性,紙牌屋描繪的比較貼近真實情況。
 
美國政治系統,從根上無法兼顧,哀喜摻雜。
 
美國歸根結底還是個代議制民主(representative democracy)。美國的選舉制度不符合理論上的“直接性全民民主”。代議制是以議會為國家政治活動中心,由少數代表通過辯論進行主要立法和行政決策的政治制度。這種政府不將所有的權利都交到人民手上,名副其實的責任政府,東窗事發時也不會以“民之所欲”或者“順從民意”為藉口來規避自己的責任。政府錯了就是錯了。
 
當選民掌握選擇領導人的權利,提供多於一個的選項時奠定了少數需要服從多數的命運,這個系統從根上無法兼顧。無論誰當選,都會有人不如意。而且未能如願的人曾經表達過自己強烈的意願,少數選民在這場戰役中淪為窮寇,輸的黨派,競選過程中斥鉅資除了黨內建設外沒有收穫其他成果,輸的黨派支持者要在反感甚至對自己既得利益有害的政策下度過未來四年。
 
如果你問我美國人怎麼看,這個問題得再加一個更細化的主語,比如說那些希望留在美國並辦理家人移民的少數族裔怎麼看?或者年薪25萬的美國男人怎麼看?其實這兩個問題問的都無法得到準確的回答,美國現在的社會分類,重疊多、流動性強,改變任何一個變數,結果都會隨之改變。從性取向到生育權再到教育資源,凡是能產生不同意見的問題,都是變數,包括全球變暖這個問題,也是變數,一個很大的變數。
 
所以我曾說自己非紅非藍,並不是沒有黨派,就像這個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因為現實的錯綜複雜所以無法讓自己活在二元論的一維世界中。如果你想瞭解一個人的想法,更好的問題是你在某個問題上是什麼立場?用黨派站邊,先入為主,不僅讓對方難以作答,更是封鎖了討論空間。如果直言問一個人是哪個黨派的,與其說是想瞭解對方的看法,不如說是更希望評判這個人。
 
每四年的大選,每個州統計兩個資料:
 
Popular vote/民眾投票,這個是按每個選民人頭算;
Electoral vote/選舉人票,按照每個州的人口算。
最後決定大選結果權利的還是選舉人票,所以歷史上曾有5次當選總統的候選人是贏得了候選人票,而沒有贏得民眾票。2016年,希拉蕊以2.6%的優勢贏了民眾投票之後,在選舉人票數上輸給了川普,讓特朗普當上了總統。
 
我曾經一度認為有選舉人不按照民意投票的現象存在時,如果(不忠選舉人)到一定數量,這個投票系統就堪比以前初中或者小學選班委,美其名曰說是民主大家投票,還非常開心的唱票,唱完之後老師一番語重心長的發言後直接選了之前內定的人。這是給我們這些普羅大眾有權利的幻象,但是實則逗我玩。這個系統應該擁有屬於它自己的一篇文章。
 
我曾經相當不理解民眾選票在這個系統中的存在意義,直到今年,我遇到了令我更不理解的系統漏洞,州立法機關的立法能力。生活很多時候是這樣,你停止diss並不是因為你突然產生了好感,而是你找到了更值得你diss的人或事。
 
本篇文章不依賴於選舉人票系統,所以暫不講它的的利弊,只談受疫情影響的投票程式和此次兩黨的爭議風眼,票該算還是有些不該算?(以下是視頻的1號傳送門,長按粉色圈圈前往觀看)
 
1今年的結果為什麼等了這麼久?這次的選舉是否真的結束了?
 
以下是三個無爭議的事實,也是理解這次大選結果延遲的必要背景資訊。
 
01選民投票率 Voter Turnout
 
選民投票率創歷史新高,民眾投票率相比2016年大選增長8個百分點,高達68.2%,共計1.4億張選票。截止於11月4日上午11:27,拜登共收到 69,768,858 票,超過了2008 奧巴馬的69,498,516 票。
 
更多的投票隨之增加了唱票負擔。
 
 
02郵寄投票 Mail In
 
受今年疫情影響,為了減少大選日投票站的負擔,有效疏散人群從而降低的健康隱患,民主黨在8月時就開始大幅度宣傳並鼓勵提早投票。此策略相當奏效,在郵寄投票中,民主黨占多數。
 
提早投票最早應屬PA賓州,提前50天開放投票視窗,其他從45天到10天不等。
 
03州立法機關 State Legislature
 
程式上來講,投票的程式和美國總體的任務分工差不多,具體的要求還是落在各州的立法機關,所以什麼時候開始投票、結束投票、唱票都要看各州的規定。
 
程式上分兩步:(1)驗證投票的有效性(2)滿足上述條件後,進行唱票
 
有些州以上兩步有不同的時間線,比如加州California,大選日29天前進行有效性核對,19天前進行唱票,但也規定務必等到大選日才可公開唱票結果。
 
問題出在這個系統。
 
受疫情影響,這次郵寄投票暴露了很多州的立法機關的稚嫩,打了個措手不及,程式上並沒有做好迎接海量郵寄選票的準備。
 
據賓州大選官網報導,賓州這次收到260萬張郵寄票,相比其他歷屆選舉數量翻了10倍。僅是費城就有35萬張選票左右。而賓州立法機關規定,大選日當天早上7點才可開始核對後進行唱票。
 
因疫情期間國會暫關閉對訪客的接待,所以本季甜蜜說將在國會錄製。這次的視頻內容聚焦在美國投票程式上,已經上傳B站,請大家長按右下角粉色的圈圈通過小程式觀看。
 
2
我們所看到的“真實”也不過是碎紙機撕碎過的一小片(Shredded Reality),我們用來攝取新聞的大部分管道都在用他們的演算法挑出最能吸引我們的那一條。
 
我們也在用我們的知識和現有的工具去辨識這些資訊,去拼湊和全部真實最接近的一張拼圖。尤其是在大選季很多人吵的不可開交,對於自己的觀點堅定不移。雖然其中有一部分人是因為瞭解的不夠完全,但是更有一些人可能是因為他得到的資訊是在反復且有意性加強他們的信念根本。
 
用一個例子來具體說明一下,這次特朗普團隊對於選票的有效性提出質疑的其中一點是“死人投票”。例如已故多年,但是卻依舊進行投票,或者是投票時還健在,但是大選日之前去世了。
 
前者,BBC已經進行事實核對(fact check)說明很多父親和兒子的名字一樣所以在記錄的時候出現了誤差,但是投票人是兒子,健在,且有投票權利,雖然是個烏龍但是沒有進行反復計票。這種同名的問題在美國的確很常見,尤其是認為孩子是自己生命延續的人經常給孩子取和自己一樣的名字然後在後面加個Jr的尾碼。
 
BBC在闢謠中用了密西根州的一位選民的真實姓名,看起來可信度不低。而後又說明其他州也有類似案例。主流媒體、真實姓名、完整的故事,質疑看起來解決了。
 
很多人可能看到這就把網頁關了,但是關掉的那一刻,也做了一個自我選擇,主觀性的挑出了吸引他的“這一條”。的確可能有BBC所說的類似案例,但是這些案例的情況能覆蓋所有死人投票的案例嗎?如果這些只是零星呢?
 
當我質疑的時候或許我又選擇了另一條“吸引我的真實”。於是繼續研究,我看到其他媒體說有不同名的案例,也就是純佔用已故人的投票資格的案例,但卻不是主流媒體的資訊來源。是否應該相信一個非主流媒體?
 
很顯然,這個過程是沒有盡頭的,因為我們從一開始就不確定我們是否擁有拼圖的所有碎片。
 
媒體有時會混淆視聽,將“爭議的存在”作為“全面”的證據。所以在這個看似完整、雖有爭議但卻支離破碎的現實中,我們要時刻清醒,政治像很多事情一樣本身沒有對錯,只是立場改變了你看這個世界的角度。
 
最後,有關於大選是否結束了也是爭議不斷,現在大部分證據偏向於還未結束。還未結束不等於結果會改變,但是需要尊重過程和其結果。從美國的某個議員或某個檢察官的發言去判定是否結束前需先確認黨派站邊。第二,通過某國領導人未發來賀電這一點說這是沒結束的證據,也是過度解讀。距離就職典禮還有近兩個月,在那之前沒有賀電也屬正常情況。但是的確還未塵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