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人數


現在位置:首頁最新訊息新知訊息
點閱數:777
環球時報:人口普查 世界大國紮堆“摸家底”
中國十年一次的大規模人口普查於本月啟動,外界對此極為關注。畢竟,中國是全球人口第一大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此次普查將提供有關中國人口最準確的變化資訊,並被用作進行未來規劃的關鍵依據。“巧”的是,今明兩年也是美國、日本、俄羅斯、英國等國的人口普查年。當今世界正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讓人口普查工作面臨不少新挑戰,但“摸清家底”依然重要,在有的國家,人口普查結果直接決定政治和經濟資源如何分配,而對於幾乎所有國家來說,人口及相關資訊都是一國發展並提升競爭力的基石之一。
 
  ■“純資料性事務”竟捲入黨爭——美媒:可以重來嗎?
 
  “當選總統拜登能重新進行一次人口普查嗎?”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11月12日的一篇報導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原因是今年的人口普查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自然災害及特朗普政府的干擾。文章稱,重新普查是個複雜的問題,一些專門觀察人口普查的人士正呼籲拜登過渡團隊趕快組建專家組,審視有關2020年人口普查品質的相關指標。
 
  今年8月,《環球時報》駐華盛頓記者在家中接待了美國人口普查工作人員。普查員問了4月1日居住在記者家中的具體人數,然後拿出幾份表格,要記者逐份填寫,裡面涉及姓名、族裔、年齡、就業、醫保、家庭收入等資訊。幾天後,記者收到一份來自美國人口普查局的信件,稱記者家被抽中參與“美國社區狀況”調查,按照法律規定,必須回復該信件。記者打開信件後發現,這份調查非常詳細,涉及家庭經濟狀況、社會保障情況等方方面面。
 
  美國憲法強制規定每十年開展一次人口普查,今年由於疫情等因素,普查工作延後數月,於10月中旬結束。對美國來說,人口普查直接關係到未來10年聯邦眾議院各州議席分配及州立法機構中的席位、選區劃分。比如,如果出現人口漏計,加州、紐約州等大州所獲議席可能不足以體現實際人口體量。其次,人口資料決定聯邦政府如何向各州分配一年約1.5萬億美元的巨額補助。
 
  正因為如此,各州對聯邦人口普查極為重視。如某城市在人口普查的宣傳材料中稱,所在社區統計到的每個人都意味著最終會獲得額外的聯邦資金,而不參與人口普查的每個人每年會讓所在社區失去數千美元。
 
  對地方政府和企業來說,人口普查是制定發展規劃的重要依據。當地學區將在哪裡建立新學校或擴大現有學校?地方政府如何規劃公共住房專案?醫院如何佈局其診所的分佈?商場、連鎖超市等在哪裡開設新門店?可以說,地方決策者和商家在確定資源投入方向時,人口資料對其決策有很大影響。
 
  今年的人口普查還有些特殊——受到黨爭影響。特朗普政府之前竭力推動在普查中增加詢問公民身份的問題,這樣一來很多非法移民就不敢參與人口普查。由於非法移民主要居住在城市,相對應的聯邦資金和政治權力也將從傾向民主黨的城市向傾向共和黨的農村地區轉移。最終,聯邦最高法院在6月裁決,暫時禁止增加該問題。
 
  此外,特朗普政府幾度要求縮短普查時限。10月13日,最高法院做出判決,允許提前結束。對此,不少專家認為,共和黨政府的“政治動機”十分明顯,本就少計、漏計嚴重的少數族裔等群體的權益將受到侵害。  
 
  就在美國進行人口普查期間,即7月23日上午8時許,美國人口達到3.3億。資料顯示,過去10年,美國65歲以上人口增加34.2%,白人人口增加4.3%,其他族裔增加近30%。某種程度上,人口普查結果是社會學家的一場“盛宴”,它包含足夠多的資訊,何況有關資料產生的影響將持續到2030年。
 
  ■人口普查滿百年,少子化現實讓日本心酸
 
  除了美國和中國,第三大經濟體日本也在今年進行了人口普查。日本首次人口普查是在1920年,到今年正好100年。今年的人口普查問卷可以在網上回答,也可以在寄到家裡的紙上作答。只要是10月1日居住在日本的人,都要回答。《環球時報》記者也用鉛筆作答,之後寄出。據日本NHK電視臺報導,目前大多數調查已經完成,少數遭受暴雨災害的地區將持續到11月20日。
 
  相比別國10年普查一次,日本是5年一次。記者在日本總務省網站上看到了解釋:日本處於社會經濟變化劇烈的時代,國內人口、家庭結構正在發生巨大變化。為讓政府和地方公共團體在制定與實施各種公共政策和對策時不脫離實際,有必要在很短的間隔期內進行調查。另一方面,如果乙太短間隔實施人口普查,會增加家庭負擔和經費負擔。
 
  總務省稱,人口普查資料不僅在國家和地方公共團體的政治、行政中被使用,也被民間企業和研究機構廣泛利用。具體而言,眾議院小選區的劃定、比例代表區的議員定額、地方交付稅交付額的分配、城市規劃的制定、認定人口稀疏地區的必要條件等事項,都要以人口普查的資料為基準。對於民間企業和機構來說,通過分析地域人口規模和年齡構成等,可以提供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業務和服務。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綜合戰略研究室副主任盧昊對《環球時報》記者說,1947年日本出臺新統計法,明確每10年進行一次大規模人口普查,每5年一次“簡易調查”。日本政府及社會形成的長期觀念是:人口調查是總務省主導的所謂“國勢調查”,可為國家經濟社會政策乃至總體發展戰略提供重要參考。
 
  盧昊說,此前日本政府通過評估人口普查資料,對國家少子老齡化情況進行綜合評估,並在育兒支援等方面重點推出政策。日本歷次稅收政策調整,包括安倍時期兩次提高消費稅,也是在評估了人口及稅收來源等情況後作出的。地方經濟振興、構建防災強韌性社會等方面,人口普查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人口普查首先能摸清人口和家庭實際情況,在日本這樣一個以老齡化聞名的國家,人口普查顯得尤為重要的同時,也讓很多人對人口趨勢難以釋懷。“有聲音表示,看到5年一次的國勢調查情況,不禁再次為日本人口減少感到擔憂。”《日本經濟新聞》的一篇文章寫道。
 
  ■德國問卷,繞不開移民問題
 
  “德國人口普查推遲一年。”據德新社11月初報導,由於新冠疫情,原定於2021年5月16日開始的人口普查推遲一年進行。文章稱,疫情導致此類大規模行政工作受到限制,無法開展活動。
 
  此前,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分別於1981年和1987年進行過人口普查。聯邦德國的人口普查曾經引發大規模抗議,主要是出於對個人資料保護的擔憂。2011年,德國根據歐盟規定,再度進行人口普查,歷時兩年完成。
 
  “按照歐盟2008年的一條規定,2011年所有歐盟成員國都必須進行人口普查,之後每10年進行一次。”德國柏林洪堡大學人口問題專家胡貝圖斯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歐盟要求成員國的人口普查記錄全部人口和住房存量,以及有關其最重要特徵(地理、人口、社會和經濟)的資訊,包括家庭和家庭特徵等。許多國家還會根據國情增加普查內容。與此同時,這給歐盟各國制定政策提供了對比性資料。“2011年的人口普查被認為是一個里程碑,是歐盟首次記錄高品質的統一資料。對於各成員國決策者、企業和公眾而言,它們是非常有意義的統一資訊和可比較資訊。”
 
  據記者瞭解,2021(或2022)年的人口普查有新的趨勢,在大多數歐盟國家,行政資料來源已成為下一次人口普查的基礎,人口普查系統變得更加高效,並且考慮到用戶期望的快速變化,區域資訊的詳細程度變得越來越重要。
 
  在德國,2011年人口普查採用了登記結合抽樣調查的方式,取代過去的傳統問卷式普查。也就是說,借由完善可靠的戶籍登記系統取得公務登記資料,再輔以抽樣調查。當時有8萬名調查員抽樣進行實地面訪調查並填寫問卷。
 
  “德國人口普查問卷的一些問題比歐盟規定的更細緻,由46個問題組成,尤其是關於移民的情況,比如在哪裡工作、受教育程度等。”胡貝圖斯說,這樣做是為了更好地進行學校規劃,更好地推行移民融入社會政策。
 
  2013年5月,德國公佈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人口總數為8020萬,比估計的約少150萬;居民住宅總量4130萬套,比預期多50萬套;房主占總人口比例達到45.8%,大多數人仍選擇租房居住;生活在德國的有移民背景的人口為1500萬,占總人口的18.9%。
 
  胡貝圖斯說,如果沒有普查資料,政府部門長期以來靠的只能是預測。2011年普查後,政府瞭解到德國人租房多於買房,於是制定了更完善的租房政策,防止房租亂漲;鑒於移民越來越多,政府加大了移民融入方面的投入。“當今社會是資料時代,政府掌握的資料來源更多,有利於更快捷地進行人口普查,但有關資料保護的挑戰也在增加。”
 
  ■“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十年一度的世界人口普查期”
 
  “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十年一度的世界人口普查期,包括俄羅斯在內的數十個國家進行人口普查。全俄人口普查是獲取有關人口、語言、教育水準、移民、婚姻結構和實際生活條件的資料資訊的唯一途徑。”俄羅斯《論據與事實》週報日前援引俄社會學家帕維爾·瑪律科夫的話稱,人口普查在所有文明國家中進行,它將成為未來管理國家的基礎。
 
  2020年和2021年堪稱主要大國的人口普查年。俄羅斯原本要在今年進行人口普查,由於疫情,決定10月1日先在偏遠地區啟動,主要階段于明年4月份開展,並計畫使用數位技術。
 
  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印度,也將今年的人口普查推遲。不同的是,印度的人口普查計畫引發不小爭議——它在2019年底各地抗議莫迪政府的《公民身份法》修正案之際通過,當時就有人憂慮當局會利用人口普查建立一套有爭議的公民登記資料庫,進一步排擠穆斯林群體。而印度上一次人口普查是在2010年,動用250萬人就幾十項內容進行普查,其中210萬人攜帶覆蓋全印度的65萬張分區衛星地圖,從事艱苦的上門實地調查工作,堪稱“傾舉國之力”。
 
  進行一次全國性普查的確耗資不菲,美國今年的普查成本估計為160億美元左右,英國甚至有可能因成本問題而打算讓2021年的人口普查成為最後一次。英國明年的人口普查有不少新內容,比如對同性戀群體的調查將更加準確,不讓英國繼續有“隱藏的人口”。但官方預計,普查成本將超過9億英鎊。英國廣播公司年初引述主管統計事務的前亞伯丁大學校長戴爾蒙德的話說,今後可能會借助稅務、駕照申請、公立醫療註冊等進行人口資料收集和分析。
 
  2011年英國的人口普查是其有史以來第一次可以通過互聯網完成,那次從2004年專案啟動到最後資料公佈,花費超過4.8億英鎊,是2001年的兩倍。當時朝野政黨都質疑成本“為什麼居高不下”。2014年,英國《觀察家報》引述研究機構的報告稱,主要是沒有儘早使用互聯網以及可靠的間接調查資料。 
 
  “雖然人口普查花費巨大,但仍要定期進行。”俄《真理報》稱,不查清相關情況就很難制定國家在各個領域的發展計畫。2010年俄羅斯的人口普查提供了許多有用資訊,但由於社會政治原因,不少問題沒有包括在內。例如,沒有對人口的收入來源進行詳細分析,因為擔心人們不講或者說謊。俄新社稱,1970年全俄人口普查結果預測1990年後出生率將下降,如果沒有從2002年人口普查中獲得具體資訊,可能就不會有目前正在實施的鼓勵生育的“母親資本”計畫。
 
  其實,不少國家也在想省錢的辦法,像德國2011年的普查採用新方式後花費為7.1億歐元,比傳統問卷節省近一半開支。不過,英國科學新聞網站提到,對於一些飽受戰爭、社會動盪困擾的國家來說,進行一次全國人口普查極為艱難。“剛果民主共和國自1984年以來再沒有進行過人口普查,阿富汗上一次全國性普查是1979年。奈及利亞不得不依靠2006年的調查資料,來進行消除小兒麻痹症和接種黃熱病疫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