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人數


現在位置:首頁最新訊息新知訊息
點閱數:788
提供社交帳戶,留學簽證受限:中國留學生眼中的美國簽證新政
如果你的記憶力不太好,那麼申請美國簽證可能會遇到新的麻煩。
 
據美國《紐約時報》2日報導,美國國務院以加強安全審查為由,更新了移民和非移民簽證的申請要求,美國簽證申請者需填報5年內個人社交媒體帳號,這一新規已於6月1日開始執行。
 
3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登錄美國國務院“領事電子申請中心”網站後確認,目前,線上申請系統中已加入一個新的環節,即填寫過去5年在20個社交網頁上使用過的個人帳號,這些社交平臺涉及到中國國內的豆瓣、QQ空間、新浪微博、騰訊微博、優酷等社交媒體,也包括國外流行的社交平臺如Facebook、Flickr、Google +、Instagram、LinkedIn、Reddit、Tumblr、Twitter和YouTube等網站。
 
《紐約時報》報導稱,這一最新舉措是特朗普政府強化篩選入境外國人政策中的一個重大舉動,過去美方只會要求其認為可能存在安全風險的申請人提供個人詳細資訊,每年大約涉及6.5萬名申請人。而如今隨著新規則的實施,預計受影響人群將達1500萬人,包括申請移民美國以及希望赴美學習、做生意、工作或旅行的人。
 
同時,中國教育部於6月3日下午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發佈2019年第1號留學預警。預警指出,一段時間以來,中方部分赴美留學人員的簽證受到限制,出現簽證審查週期延長、有效期縮短以及拒簽率上升的情況,對中方留學人員正常赴美學習或在美順利完成學業造成影響。教育部提醒廣大學生學者出國留學前加強風險評估,增強防範意識,做好相應準備。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就此採訪了多位相關人士,對美國最新簽證政策可能帶來的影響予以關注。
 
新規如何實施?為何要實施?
 
3日,澎湃新聞記者登錄美國國務院“領事電子申請中心”網站,進入“非移民簽證”線上申請頁面,以申請前往美國學習、旅遊、探親、學術交流這類非移民簽證為例,嘗試註冊申請,記者注意到,在其中“位址和電話”這一項中,已包括了一系列新增的社交媒體平臺帳戶資訊的填寫。
 
 
 
在“社交媒體”這一項的填寫說明中,這樣寫道:你有社交媒體嗎?請從以下列表中選擇您在過去五年內使用過的每個社交媒體平臺。在平臺名稱旁邊的空格中,輸入您在該平臺上使用的用戶名,請不要提供您的密碼。如果您使用了多個平臺或在一個平臺上有多個帳戶,請按一下“添加另一個”按鈕,分別列出每個平臺的內容。如果你在過去五年中沒有使用過上述任何一個社交媒體平臺,請選擇“None(沒有)”。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如果申請者選擇曾使用過社交媒體,必須提供能夠證明社交媒體帳戶的標識,如用戶名等;若只填寫社交媒體平臺而不填寫帳戶資訊如用戶名,將不能進入此後其他資訊的填寫步驟,也無法完成線上申請。
 
美聯社報導還指出,申請者提供的社交媒體帳號資訊將使美國政府能夠訪問用戶在社交媒體上共用的照片、地點、出生日期、公開內容和其他個人資料。
 
“實際上對社交媒體的檢查之前也發生過,而且因此而被直接遣返等例子並不罕見,但(美國)這次直接以一刀切的政策方式要求執行,是首次。”長期從事留學申請的諮詢公司燈塔學院合夥人6月3日楊楚告訴澎湃新聞。自上周這個新政策出來之後,楊楚的朋友圈裡所有做留學申請的同業們都在轉發這一訊息。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6月2日在其網站發佈通知也予以證實,並提醒赴美中國公民在申請簽證時遵守相關法律,如實填寫赴美目的,如實提供申請材料,抵美後不從事與簽證類別不符活動。
 
是否能防範安全風險?是否侵犯隱私?
 
美國媒體報導援引一名美國國務院官員的話稱,此舉是加強對入境美國的外國人審查的“關鍵一步”,針對全球所有國家,僅有少數持外交和公務護照人員例外。簽證申請人可以選擇“沒有”社交帳號選項,但他同時指出,若申請人在這一問題上“撒謊”,他們將面臨“嚴重後果”。
 
“社交媒體可以成為恐怖主義情緒和活動的主要論壇,”上述官員在接受採訪時說道,“這將成為篩查恐怖分子、威脅公共安全和其他危險人士獲取移民福利並踏上美國土地的重要工具。”
 
這一新變化並非突然出現,據美國媒體Quartz報導,美國國土安全部長期以來一直使用社交媒體來篩選移民和美國人。2015年,加利福尼亞州聖貝納迪諾發生槍擊事件,造成14人死亡,肇事者此前曾在網上討論了他們的計畫,此後,當局開始在試點計畫中擴大對社交媒體的監控範圍。
 
而此次實施的社交媒體新政最早源自2017年3月美國總統特朗普發佈的行政命令,該行政令旨在審查入境者是否有極端主義傾向或對國家安全構成風險。2018年3月,美國國務院正式公佈了相關草案,並稱該草案針對的是全球所有美國簽證申請人。根據這一草案,申請人需要提供過去5年使用的電話號碼、郵箱、家庭資訊和社交媒體帳號內容等。如今,這一政策正式開始實施。
 
在美國中部一所大學就讀的中國學生劉倫飛也向澎湃新聞證實了這一消息,“消息是屬實的,學校的學生辦公室這兩天應該會討論這個問題,這個肯定會影響到新同學,聽說如果不寫或者造假會被拒簽。”
 
不過在劉倫飛看來,這個政策並不妥善,“一是侵犯了個人隱私權;二是對預防犯罪等毫無裨益,只能徒增不必要的懷疑;還會增加簽證審核成本與時間加大通過的週期,過度消耗資源。”他說。
 
“這應該是特朗普政府打擊非法移民政策的一部分,美國非法移民超過一半都是合法簽證持有者滯留後產生的,而非偷渡入境。”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司法研究博士生游天龍告訴澎湃新聞。
 
而喬治梅森大學 (George Mason University)公共政策在讀博士張翃則認為這條政策在執行當中將面臨不小的挑戰,“那些註冊了很多社交媒體帳號的人該怎麼填?這條政策很不嚴謹,連 ‘使用社交媒體’的定義都沒有界定清楚,在執行中必然造成很大困擾,短期內對想申請美國簽證的人會造成很多困惑。”
 
另一位在美國中部一所大學就讀的中國學生何俊儒則認為,檢查社交帳號對美國國家安全幫助不大,且還有可能使得留學生不敢說實話,傷害美國一直標榜的自由價值觀,“而且我認為也很難建立高效的審查方法。”
 
但楊楚則認為,說這一新規是對個人隱私的侵犯似乎不甚妥當,對個人隱私的概念也有很多混淆。“首先這是一個針對公開信息進行審核的簽證政策,這個政策理論上是用來篩查出不符合要求的申請人,或是簽證材料不足以打消簽證官對學生‘移民需求’顧忌的申請人。”
 
但是他也承認,“新規的確進一步拓寬了美簽對於個人資訊掌握的觸角,這一拓寬更令人擔心的是,美簽的不確定性和難度再次加強,被拒簽的風險因素會更高,最需要擔心的是‘有一定移民願望’的人。”
 
對於新規,美國國內輿論也多有批評的聲音。其中有批評認為,這一新規定會助長歧視行為,而且收集的資訊“明顯超出了保護國家安全所必需的範疇”,有侵犯個人隱私之嫌。
 
美國公民自由聯盟國家安全專案主任希娜•沙姆西就對《紐約時報》表示:“這是一個危險且有問題的提案,它無助于保護安全問題,但卻引起了公眾和移民的重大隱私問題和(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問題。”
 
新規是否會進一步增大留學簽證申請難度?
 
在6月3日的國新辦發佈會上,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副司長徐永吉透露, 根據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的統計,2019年1月至3月,中方計畫公派赴美留學1353人,因簽證問題未能成行182人,占計畫派出人數的約13.5%,而這一資料在2018年僅為3.2%。
 
徐永吉還指出,2018年以來,美國以“反間諜”為由吊銷或重新審查中方赴美人員的簽證,涉及學科從自然科學向社會科學擴散,近期美方還取消了一批中方從事中美關係研究的學者10年簽證。
 
對此,許多留學生都切身體會到了簽證形勢的變化。正在美國東北部一所大學就讀的中國留學生沈馨妍向澎湃新聞表示,她和身邊的學生都感受到,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美國簽證申請的難度直線上升。“不同程式上都提高了關卡,如提交審核材料和麵簽問題。針對留學生這塊,周圍學理工科技的同學申請簽證受影響最大,有些STEM專業(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編者注)簽證的學生暑假都乾脆不回國了,因為擔心回去後再入境美國會出什麼問題。”她說。
 
《紐約時報》去年的報導也稱,從2018年6月11日起,美國政府將部分特定專業的中國研究生美國簽證的有效期限制為1年,這些學生需要每年重新申請簽證,而不能像以前一樣一次性獲得5年有效期的簽證。
 
此外,據香港《南華早報》此前報導,一些從事特定科技領域的留學生表示,目前需要8至10周才能獲得美國簽證,而之前的等待時間通常是3到6周。
 
此次提供社交媒體帳戶的新要求,再次引發了外界對美國簽證申請的擔憂。楊楚認為,在學生簽證方面,現在新政剛出來,“還沒有一個可參考的資料樣本來分析,所以沒有直接的佐證。但主觀判斷來說,我們都會認為這意味著在整體美簽中相對審核難度較低的留學簽證,現在也提出了更高的審核要求,因此拿到錄取通知書、準備出國的同學們在準備簽證之前一定要更加做足準備。”
 
《紐約時報》今年4月也報導了一些中國學者被取消10年簽證一事。對此,美國學者警告說,針對中國和美國學者的簽證戰只會傷害雙方,助長相互猜疑並破壞學術交流管道。
 
不過,教育部辦公廳巡視員兼新聞辦主任、新聞發言人續梅在3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儘管中美貿易摩擦一直在持續,但是中國學生到美國去留學的總體形勢保持了平穩態勢。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一些美國著名的高校,包括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萊斯大學等學校的校長都紛紛發聲,表示歡迎和支持包括中國學生在內的國際學生和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