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人數


現在位置:首頁最新訊息新知訊息
點閱數:20
川普若加徵晶片關稅 美國將得不償失
美國總統川普以打擊非法移民和毒品不力為由,21日簽署行政命令,對中國大陸、加拿大、墨西哥的進口商品加徵關稅,雖然3日川普與加、墨元首通話後,將關稅措施暫緩一個月,但對中國大陸的關稅措施仍如期生效,並隨即引來強力反擊,中方除對美部分商品加徵1015%報復關稅,並對鎢、碲等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及啟動對谷歌反壟斷調查。G2各不相讓,讓全球貿易戰升級。
 
但讓台灣擔憂的是,川普預告下一波將對晶片、製藥、鋼、鋁、銅和石油天然氣等貨品加徵進口關稅。其中,對台灣晶片更傳出課徵關稅高達100%。半導體產業作為台灣最重要的經濟命脈,一旦川普鐵了心對台灣晶片課徵高關稅,不僅影響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勢必也對全球科技業造成巨大衝擊。
 
川普投入選戰以來,對台灣半導體產業一直不假辭色,所持論點是難以服眾的「台灣搶走美國晶片」「台灣賺走98%晶片生意」,他對晶片課徵關稅的目的,就是想揚棄拜登政府提供半導體業者在美設廠的補貼政策,以「棒子」取代「胡蘿蔔」,以關稅墊高外地生產成本,迫使半導體業前往美國投資設廠。
但從兩個層面分析,川普「如意算盤」不僅難以如願,還可能使美國得不償失。首先,從美國國內政治生態來看,晶片補貼政策的存續決定半導體業能否在美國立足生根。美中科技競賽的大背景下,台灣一方面身處地緣政治高風險區域,另又掌握全球先進製程晶片九成以上市占率,一旦台海局勢惡化,甚至陷入戰爭,對仰賴台灣半導體產品甚深的美國科技業、汽車業、軍工業、航太產業而言,同樣步入險境。美國對高階晶片集中在台灣生產的憂慮,外界足以理解。因此,拜登執政時期在政府和國會兩黨高度共識下,20227月通過「晶片法案」,為國內外半導體業者在美國設廠給予政府補貼提供法律依據。美方藉由巨額補貼業者來彌補在美生產成本高昂的劣勢,才吸引如台積電、三星、SK海力士等國際大廠前往美國設廠。
 
這些國外大廠都是半導體業一方之霸和產業領頭羊,赴美設廠勢必帶動許多配套廠前往設廠,群聚效應逐漸顯現,將擴大當地就業機會和提振服務業發展,可成就美國政府、晶片業者、當地居民「三贏」結果,晶片法案因此受美國官員和兩黨議員的歡迎與支持。
如今川普想打破這套遊戲規則,可能的手段是先凍結聯邦資金,讓晶片業者拿不到應有的投資補貼,但少了補貼誘因,可預見半導體業者寧可前往其他條件適合且未被晶片關稅影響的國家設廠,而不會選擇在成本昂貴的美國擴廠或建新廠。

轉自: https://tw.stock.yahoo.com/news/%E5%B7%A5%E5%95%86%E7%A4%BE%E8%AB%96%E5%B7%9D%E6%99%AE%E8%8B%A5%E5%8A%A0%E5%BE%B5%E6%99%B6%E7%89%87%E9%97%9C%E7%A8%85-%E7%BE%8E%E5%9C%8B%E5%B0%87%E5%BE%97%E4%B8%8D%E5%84%9F%E5%A4%B1-201000848.html